论效写作技巧篇
7分钟有效阅读材料
首先快速阅览一遍全文(花一分钟),目的如下:
1 看全文分为几段,若是 5 段那么就是除过第一段,一段找一个推理
2 知道全文的主旨是什么,然后抱定这个主旨是错误的心态去阅读材料,但凡发现材料有支持此主题的地方,就要警惕,此处有逻辑错误
3 大致画出,能看到的推理连词(只要...就... 所以... 那么...)和推理词(关键词),提醒自己这些地方是关键信息
然后在剩下 6 分钟找到原文的推理,思考其中的错误
文章中常见推理连词
混淆概念常见标志词:既然...那么... / 也就是说... / 很显然... / 因为 A 就是 B,所以... / 某主体 A 是 xxx,所以该主体 A 就是 xxx
非黑即白常见标志词:既然不是 A,那么就是 B / 不可能是 A 因此就是 B / 选择 A 总比选择 B 好(不该选择 B,所以要选择 A)/ 既然不能 A,就一定会 B
强加因果常见标志词:由于...所以... / 越...也就越... / 一旦,就 / A这表明...
推理绝对化常见标志词:只要(一旦)...就... / 只有...才... / 必然(必将)... / 一定能(就能确保)... / 必由之路(唯一方法)...
两大反驳套路“指出不同” 和 “前真后假”

指出不同:指出标准不同、概念不同(混淆概念)、范围不同(以偏概全)、关系不同(不当类比)...
eg 首先,文章第二段由AAA推导出BBB的结论,此结论的推理过程是犯了推理不当的错误,因为AAA和BBB是不同的,AAA更多的是XXX的概念,而BBB更多的是XXX的概念,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实质性联系的,所以此处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。
前真后假:即便存在前者的情况也不一定发生后者(还有其他因素会决定影响后者)
其次,文章认为因为CCC所以就会DDD的结论显然是存在逻辑推理的错误的,因为现实情况是,即便存在CCC的情况,也不一定就能达到DDD的情况,现实生活中还存在E、F、G等情况,所以材料由CCC推出DDD的结论是存在漏洞的,其论证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验证。
考官套路
套路一:陈述概念(混淆概念)特征 1 常常有“是”字 特征 2 推理的前后句有重复内容
eg. 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,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
套路二:A 必然会导致 B(推理过于绝对/推不出) 特征 1 有严格的逻辑连词
只要(一旦)...就... / 只有...才... / 必然(必将)... / 一定能(就能确保)... / 必由之路(唯一方法)...
eg. 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,刺激需求,就能扩大销售,生产过剩就会化解
套路三:A 发生,会导致 B 效果(强加因果/推理错误)特征 1 描述的是时间先后的两件事 特征 2 有“越...越...”字,“既然...那么...”
eg. 选择越多,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,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
套路三:A 发生,归因于 B(强加因果/错误归因)特征 1 描述的是时间先后的两件事 特征 2 有“因为”字,“而造成的”
eg. 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,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。如果没有高铁可选,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
套路四:抽样调查,数据调查(以偏概全)
套路五:通过否定得出肯定(非黑即白)
eg. 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,那就只会感到痛苦
文章结构
标题 / 首段
1 标题(结合材料的主旨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反驳)
2 首段(结合材料核心对主要观点进行反驳)
反驳错误点1 2 3 4
1 定位句 / 2 陈述原因
文中从“A 论述”推出“B 论述”的推理有误,(犯了 xx 逻辑错误)
3 分析反驳(指出不同 前真后假)
在 xxx 的情况下,即使有 A,也不一定有 B
决定 B 的因素除了 A 以外还有很多,比如 C、D、E。所以即使保证 A,也不一定保证一定有 B
A 的含义是 xxx,B 的含义是 xxx,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围 / 概念
4 总结
所以不能建立从 A 到 B 的推理
所以 A 不能推出 B
所以文中推理有误
末段总结
结尾段(指出材料到结论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,结论无法得出)
eg.综上所述,文章中犯了诸多的逻辑错误,自然最终得到的 xxx 的结论也有待商榷 / 无法成立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